为保障“2025年黑河流域生态监测技术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EcoTest)”的顺利实施,近期,“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对地观测与导航”等专项的20个联合测试项目组赴黑河流域开展现场调研,对野外台站监测现状、仪器测试布点、无人机飞行区等进行实地踏勘考察。此次野外调研由北京师范大学刘绍民教授带队,包括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科研人员承担的5个重点研发项目在内,共50余人参加调研。
项目组先后踏勘调研了测试流域中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祁连山森林生态站和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共建)的大满超级站、花寨子荒漠站、张掖湿地站、黑河遥感站以及草滩庄水利枢纽。其中,祁连山森林生态站是本次夏季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的山区森林试验场地,项目组重点对该试验场涵盖的气象、通量、地表径流、森林冠层截留、凋落物、物候等观测现状,以及各自即将开展的设备野外测试布点、基础设施需求等进行详细了解。大满超级站是本次夏季联合测试及应用示范的人工绿洲试验场地。项目组围绕大满超级站开展的气象、通量、植被等观测进行了逐一了解,同行的相关项目人员也根据自身测试仪器设备的特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规划。此次实地调研为EcoTest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调研期间,项目组还召开了EcoTest第三次工作会,参与联合测试的4个工作小组做了测试技术方案进展汇报,会议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刘荣霞副处长主持。首先,EcoTest工作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刘绍民教授介绍了黑河联合测试EcoTest的试验总体设计。之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温学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肖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车涛研究员/兰州大学黄晓东教授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占军研究员/孙义博副研究员分别就研发设备联合测试小组、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小组、冰冻圈生态水文监测小组、应用示范小组的试验任务准备情况进行汇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吕亚馨老师对此次EcoTest的宣传工作及安排进行了介绍。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马强处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研究员等专家指出,需强化“观测-决策”的全链条贯通,提升科技服务生态管理的效能,满足业务部门需求,支撑管理决策。
图1 EcoTest第三次工作会现场
图2 EcoTest项目组野外调研
图3 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项目团队人员
本次野外调研突破传统模式,通过“会议研讨+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技术方案从纸面到实地的精准落地。调研活动不仅完成夏季测试预演,更通过跨学科交流碰撞出创新火花,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服务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关键支撑。随着EcoTest行动的帷幕正式拉开,多项目协同的生态监测科技攻坚战即将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