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开放基金>基金成果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开放基金代表成果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0-09-01

  依据实验室研究方向,结合实验室部署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支持国内外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实验室科研平台,实现优势互补,2017年部署开放基金课题22项,资助经费147万元,其中资助国外和港澳地区的研究机构申请5项。本年度组织召开实验室开放基金交流会1次,共计22名开放基金负责人来实验室参加开放基金汇报,交流开放基金项目实施的进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执行期间,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部分优秀成果如下:

  (1)生物质能源需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美国中西部区域环境的影响评价(OFSLRSS201602,孙坚博士,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该研究通过整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各种农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小麦等)的分布数据,为模型运行提供地表植被输入,模拟了近年来美国中西部农作物分布变化,与美国农业部数据对比验证模拟的农作物产量,同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和碳平衡的影响。通过与农业试验田观测数据和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度量对比,检验及校准模型中与农作物植被生理及物候相关的关键参数。通过改进模型对不同农作物植被的模拟表现,准确评价了由于生物质能源需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水、能量和碳循环所造成的既定影响,以及农作物产量和环境影响的相对关系。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对美国中西部地区未来农作物的合理分布及可持续的农田管理方式提供指导意见,并且对中国农业区潜在的土地利用变化产生借鉴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Sustainability刊物上。

  (2)复杂地形下连续植被冠层反射率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OFSLRSS201613,尹高飞助理研究员,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地形引起的光学信号畸变是山区生物物理参数反演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也是长期制约山地定量遥感发展的基本理论难题。理论分析表明,地形引起冠层内光子传播自由路径(消光路径)的畸变。消光路径的地形依赖性是引起反射率地形效应的重要途径。从光子在坡地冠层内传输过程的物理机理出发,以消光路径这一辐射传输过程关键参量为切入点,提出了适用于坡地情况下的连续植被冠层反射率模型PLC(Path Length Correction)。PLC系列模型为山地遥感数据处理、生物物理参数反演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也为山地定量遥感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和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