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开放基金>基金成果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基金代表成果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5-04-08

开放成果1

课题名称:面向高光谱卫星遥感反演痕量气体的大气Ring效应研究(OFSLRSS201201)

<韩冬,讲师,青岛大学>

通过总体科学计算与技术方案设计以及大气拉曼散射的科学机理和计算问题:关于大气分子的散射问题,Young(1981)针对以前的研究,给出了明确清晰的阐述:简言之,分子散射包含瑞利散射和振动拉曼散射。瑞利散射包括转动拉曼散射(Rotational Raman Scattering, RRS)和中央Cabannes线,中央Cabannes线包括布里渊双峰结构和中央Gross线或者叫做 Landau–Placzek线,这些线都是分立的。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等期刊发表文章2篇。

开放成果2

课题名称:基于MODIS物候信息的30米分辨率大范围农地遥感制图(OFSLRSS201202)

< 俞乐,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

改进了FROM-GLC制图产品,生成了一套新的数据。该产品采用图像分割技术来结合多分辨率数据集,输入数据除了FROM-GLC中的Landsat TM/ETM+外,还包括MODIS植被增强指数时间序列(250 m),生物气候变量(1 km),全球DEM数据(1 km),土壤-水分变量(1 km)等,通过生态区分析了农地制图结果的不确定性分布,结果表明:分类误差主要集中在过渡区(撒哈拉南部农作区,西亚农牧区,美国加州中央峡谷农业区周边等),相反,热带雨林、沙漠等分布区则比较容易分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等期刊发表文章4篇。

开放成果3

课题名称:基于WSN的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真实性检验(OFSLRSS201203)

<虢建宏,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通过野外试验的探索并论证了热红外遥感反演的地表温度与地面WSN实测值的一致性关系,选取了五种地表覆盖类型进行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精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遥感反演的地表温度精度在1℃左右,最大误差接近3℃。在地表覆盖平整、类型单一的情况下,低分辨率的MODIS数据反演的精度较低。在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专题研讨会,发表会议文章1篇。

开放成果4

课题名称:HJ-CCD河口海岸水体悬浮泥沙反演理论研究(OFSLRSS201204)

<张民伟,副研究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以太湖为研究区域,利用与CCD同日过境的Terra MODIS 数据提供的气溶胶信息,建立了CCD 二类水体大气校正算法,实现由CCD所接收到的大气层顶信号来计算水表反射率。在Optics Express期刊发表文章1篇。

开放成果5

课题名称:基于全极化雷达数据的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方法研究(OFSLRSS201205)

<廖静娟,研究员,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完成了鄱阳湖苔草的相干散射模型的建立及湿地植被后向散射特征的模拟;鄱阳湖苔草野外实地数据采集和基于SAR数据,开展了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及反演结果的验证。在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等期刊发表文章4篇。

开放成果6

课题名称:月球哥白尼撞击坑中橄榄石起源研究(OFSLRSS201207)

<岳宗玉,副研究员,中科院遥感地球所>

通过以哥白尼撞击坑为例,分析了月球撞击坑中央峰橄榄岩的来源,结论是月球撞击坑中央峰橄榄岩可能来源于陨石残留物。研究以超高速撞击的相关物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哥白尼撞击坑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当陨石在月表的撞击速度低于12km/s时,大部分陨石在熔融后可以残留下来,而且在撞击坑的后期改造过程中主要积聚在中央峰,这不仅以定量化的方式分析了哥白尼撞击坑中央峰物质的可能来源,也为寻找可能的陨石残留物提供了关键信息。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发表文章1篇。

开放成果7

课题名称:“嫦娥”与Diviner辐射计数据对月表热特性的研究(OFSLRSS201208)

 <法文哲,研究员,北京大学 >

基于一维热传导方程,研究了月球内部热流对物理温度廓线的影响,研究了一个完整月球天内月壤层平均物理温度随深度的分布规律,发现了平均物理温度随深度分布可以由双线性函数来描述。比较了赤道地区一维热传导方程计算出的月表物理温度与Diviner红外观测,比较了Apollo着陆点物理温度计算结果与热流探针的实测结果。在Icarus等期刊发表文章3篇。

开放成果8

课题名称:基于方向经验模态分解和核主成分分析的SAR图像去噪算法研究(OFSLRSS201209)

<王文波,讲师,武汉科技大学 >

在利用EMD抑制相干斑噪声时,都是采用基于单向EMD的部分重构算法进行去噪。基于SDEMD的部分重构算法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相干斑抑制效果。从而改进现有部分重构去噪算法的不足,构造一种基于DEMD和KPCA的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算法,以进一步提高EMD去除斑点噪声时的相干斑抑制能力和细节保持能力,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SAR图像的边缘提取。在Journal of Software等期刊发表文章12篇。

开放成果9

课题名称:热红外与微波地表温度转化模型构建与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研究(OFSLRSS201210)

<马红章,讲师,中国石油大学 >

利用河北怀来地区2006~2009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驱动土壤水热耦合(SHAW)模型建立土壤温湿度廓线数据库,计算不同天气条件下逐时的L波段土壤等效温度,分析L波段土壤等效温度与热红外皮肤温度的差异。在Wigneron等提出的L波段等效温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模型系数的时间效应,提出在土壤等效温度模型中通过引入土壤热红外温度时间序列数据信息以提高模型计算精度的有效方法。在遥感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6篇。

开放成果10

课题名称:基于计算机几何和地面激光雷达叶片倾角分布密度函数的反演(OFSLRSS201211)

<郑光,副教授,南京大学>

通过采集不同树种样方的数据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方数据进行叶片角度与空间分布密度函数母性的计算与反演,及对单叶片的神态测量学特性,在林分的光合作用活动中的重要角色等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期刊发表文章1篇。

开放成果11

课题名称:融合机载全波形激光雷达和车载移动测图数据的三维城区单木提取(OFSLRSS201212)

< 姚巍,研究员,慕尼黑工业大学>

开发了城区激光雷达植被分类器及特征提取的相关算法,参与ISPRS第三委员会举办的城区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评价联合测试,与其它参与方法相比获得很好的评测结果(综合排名前三)研究成果发表论文7篇,其中在IEEE TGRS (2013,6,1355)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2014年与实验室在德国巴伐利亚共同举办织举办“第一届中德植被环境高级遥感方法”研讨会。

开放成果12

课题名称:基于环境卫星的冬小麦品质定量遥感监测研究(OFSLRSS201213)

<王大成,讲师,北京大学>

本研究利用开展的多年田间实验数据及用CERES-Wheat作物模型模拟的实验数据分别构建小麦籽粒蛋白质半经验模型和环境响应模型,并结合田间冠层光谱数据开展小麦GPC预测的初步应用。在Indian Society Of Remote Sensing 2014等期刊发表文章2篇。

开放成果13

课题名称:顾及时间动态模型的遥感地表温度分解同化范式(OFSLRSS201214)

<占文凤,副教授,南京大学 >

建立了针对遥感地表温度与土壤温度的三时间尺度模型,设计了顾及温度日内变化的遥感地表温度降尺度算法,构建了顾及温度日内变化的遥感组分温度分离方案,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3,131,119;2014,143,1)、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4,52,5952)和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4,118,81)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

开放成果14

课题名称:基于MODIS数据获取高质量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及细粒气溶胶模型比例算法的研究(OFSLRSS201215)

<黄广辉,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寒旱所 >

在充分利用MODIS多通道,多时相和双星信息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基于MODIS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细粒模型比例的反演算法。并用了13个AERONET观测进行验证。目前,文章已写好,并标注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开放成果15

课题名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LAI遥感产品验证和算法改进(OFSLRSS201216)

<李秀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通过大范围内快速准确获取农情参数信息对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与图像处理等技术的结合,可以远程实时获取作物冠层图像并通过提取算法提取叶面积指数(LAI)等定量参数,可为生态、水文、遥感等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利用在怀来试验场及小汤山实验区布设的LAI自动观测系统来获取时间连续的LAI实测值,突破了冠层照片获取与分析的核心技术,提升区域农田快速时变参数时空连续信息的获取能力。

附件下载